昨天下午
市委常委会议室迎来了两位教授
他们足足讲了四个小时
和以往的授课对象不同
这次认真听课的“学生”是——
7月25日下午,围绕大西安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地位和作用发挥,市委举行周秦汉唐历史文化研讨,邀请陕西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萧正洪、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黄民兴作“中国古都研究”“古丝绸之路”专题讲座。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永康主持并讲话。市委副书记韩松,市委常委赵敏、卢凯参加。
|专题讲座现场|
|王永康讲话|
萧正洪说:“西安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突出、甚至独一无二的特殊地位。我们这些高校老师们聚在一起,也经常讨论大西安建设的问题,大家都很乐意参与其中。”
|萧正洪作“中国古都研究”专题讲座|
讲座中,萧正洪以《历史文化传统与古都西安》为题,从长安作为古都的历史、规划建设特点、城市地位、启示意义等方面,对西安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脉络做了深刻阐释。
他详细介绍了西周丰镐、秦咸阳、汉长安、隋唐长安的发展过程。相比存续时间长、规模宏大、规制有度、形式与内容丰富等特点,他更看重长安这座多朝都城的以下特质:
◆ 在规制与建设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和进取、变革的观念;因需规划、因地制宜的务实态度;高起点、大格局的思维境界;
◆ 曾拥有数不清的思想家,是政治文化的策源之地;
◆ 中国古代史上,三分之二以上的重要制度都在长安制定,并推向全国,这里是制度文化的创新之地;
◆ 具有一种宏大视野的文化包容气度;
◆ 用高标格的人文气质与精神引领时代。
萧正洪说,今日的大西安建设需要新的观念,而古都长安的历史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城市是有灵魂的。我们不能仅仅用规模、布局来评价一座城市,更要重视其内在的精神和文化气质。大西安建设,要从提升城市的形象、气质、内涵上进行思考谋划,这样才能显现出‘文化’的高度。”
|西安城墙|
对此,永康书记很赞同。
永康书记说
▪ 要更加深入地了解西安这座伟大的城市和它伟大的历史,从历史当中去寻找城市的精神坐标和文化根脉。
▪ 要增强文化自信,发挥“大西安+”作用,把大西安的精神价值充分体现出来,使大西安充满新活力。
▪ 要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寻求智慧,为“追赶超越”汇聚强大精神动力。
永康书记指出
西安具有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禀赋。要从“伟大”之“大”的内涵中思考大西安建设,从横向、纵向、立体三个维度,解读好大西安的人文精神与形象气质。要发挥“文化+”作用,做好城市形象宣传,深入挖掘西安丰厚的文化内涵,通过解读典型事例,宣传好城市治理的新理念、新举措,凝聚起大西安大发展的广泛共识。
随后,黄民兴运用典型案例和详实的图文史料,细数了丝绸之路的形成原因和过程、丝绸之路反映出的东西方交往特点、丝绸之路文明交往的后果、近代以来丝绸之路的新格局等内容,并深入分析了历史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启示、大西安建设面临的新机遇。
|黄民兴作“古丝绸之路”专题讲座|
他说,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陆地的长途国际贸易仍然占据重要地位;作为一个庞大的开放网络,丝绸之路对地区地缘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要通过提高软实力,让民众更多地了解和认识丝路沿线国家的文化,加强双方理解和民间交往。
听课中,永康书记认真做着笔记,并在授课后向黄民兴请教:“除了陆地上的中欧班列,我们西安还在大力发展空中物流。在建好空中丝绸之路方面,您有什么好建议?”“‘一带一路’倡议使西安处于向西开放的前沿位置,我们要怎么抓好这个机遇?”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
对此,黄民兴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与会人员也纷纷互动交流,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永康书记说
▪ 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为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 “一带一路”建设使西安站在了向西开放的前沿,要发挥“丝路+”作用,建好陆上、海上、空中、网上丝绸之路,全方位、立体式、多途径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建成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
▪ 要充分发挥西安独特优势,把西安打造成丝路沿线国家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