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安阳发现曹操墓
始,各种猜测议论就不绝于耳,参与其中的有考古专家、历史学者也有一般的历史研究爱好者,到今年初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在北京举办的2009年公共考古论坛11位专家对曹操墓现场考察情况的认定,直至曹魏高陵入选2009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争论之声日渐平息,现在大多数人都在为这个新发现而高兴,尤其是与曹魏文化有关的地区,人们都在为即将兴起的曹魏文化热、旅游热而摩拳擦掌,来共同分享这一大文化资源。

邺城三台曹操汉白玉雕像 孟祥民 摄
作为曹操生前主要活动地的古邺城所在地———邯郸的专家学者们该如何对待这种现象呢?近日,邯郸市地方文化研究会在《邯郸人文》编辑部召开了“曹操墓发现与邯郸地方文化”研讨会,会上邀请了我市众多历史、考古文化研究方面的专家到席。邯郸市城科会秘书长、市名城办主任申有顺同志,市文物局局长王兴同志,市国际旅行社原总经理张国胜先生,临漳县文物保管所原所长、邺城考古专家张子欣先生,磁县文体旅游局副局长兼磁州窑博物馆馆长赵学峰先生等都做了精彩发言。中国古都学会常务理事、古邺文化研究会会长邓中堂先生的书面发言由张子欣先生代读。研讨会由邯郸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现邯郸地方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靳文华主持。
主持人靳文华先生在开会之初也阐明了举办这次研讨会的目的,文化的力量越来越受到各地领导的重视,原来说文化是软实力,现在都成为了硬实力,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许多地方经济支柱产业,在这种形势下,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或急功近利的思想,在全国各地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争名人、抢名人的歪风邪气,这种风气,愈演愈烈,学术研究也被裹进其中,出现了许多怪现象甚至是可笑的现象。作为当事地区,我们应该怎么办。研讨会经过认真热烈的讨论,达到三点共识。
密切关注 情理之中
申有顺先生说:曹操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打出“兴义兵、诛暴乱”的旗帜,到“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胜利,到汉献帝病逝,其人生辉煌腾达24年,其中据邺长达16年,这16年正是曹操征乌桓、战赤壁、平西凉、破汉中,挥戈进击,统一北方,形成“三分天下,必有其一”政治格局的16年;这16年也是曹操广揽人才、实行屯田、倡导文风、致力营建邺都的16年,这16年还是曹操权倾天下、位极人臣,大展宏图,进入人生巅峰的16年。而这16年也是邺城作为我国“六朝古都”之始而载入中华民族史册的开端和最辉煌时期。至今在以临漳、磁县为中心的古邺大地上,仍遗存有邺城、金凤台、冰井台、铜雀台、讲武城以及民间传说中的“七十二疑冢”(即北朝墓群)等国家级文化遗存,其深厚的文化积淀、浓重的文化内涵早已闻名遐迩,响彻寰宇,吸引着世人的眼球和国人的关注。
邓中堂先生说:市历史学会会长,原市政协常委、文史委主任、古邺文化研究会特邀顾问刘心长先生20余年一直潜心于曹操墓的研究,出版了《曹操墓研究》一书,并先后被《新华文摘》和《人民政协》等国家级主流媒体和刊物刊载,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轰动,日本的考古学者远渡重洋专门到中国来拜访他,成为曹操研究领域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成果。几十年来,我们一直在寻找曹操墓的下落,做过各种猜测和研究,现在曹操墓却突然出现在安阳,我们在感情上有些不好接受,属于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是,既然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已有初步定论,我们没有必要纠缠真假。
赵学峰先生说:安阳曹操墓发现对磁县形成过较大冲击,也引起广泛关注,但整个过程我们未参与争论和舆论表态,我们的观点是尊重考古专家的意见,不以主观意识取代客观存在。
张子欣先生说:现在安阳出土的曹操墓,从这个墓葬的规模、年代、形制的特点以及等级,尤其是魏武王名字、铭刻的出土,这是关键性的证据,此墓确实是曹操墓。
不争不抢 资源共享
邺城是个大范围。张子欣先生说:在东汉时期,现在的冀南豫北都属邺城。安阳发现曹操墓,将会带来新的一轮“曹操热”和“三国旅游热”,我们要迎接和抓住这个新的发展机遇,同心协力,真抓实干,努力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把邯郸和邺都旅游业做大做强;下力气抓好硬件和软件建设,增强吸引力,切实满足人们游览观光的需求。具体到临漳来说,应当结合“三年大变样”和邺都旅游的建设,进一步强化领导,加大力度,一鼓作气完成三台村整体搬迁和邺城博物馆后期工程,尽早完成布展和投入使用,为广大游客增加一个好去处。要打好“三国游”旅游品牌,打造曹魏邺城和“三国游”旅游带(圈),与安徽亳州、山东东阿、河南许昌、湖北襄樊以及安阳等地联起手来,实现强强联合,共同把“三国旅游”炒热,并使之逐步走向繁荣和发展,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赵学峰先生说:磁县也是曹魏文化的繁衍地,东靠邺城,当年亦是皇城脚下。县境内有观兵台、讲武城城址可与邺下的“习文”共同反映曹操“文功武略”的治世风范;“曹操七十二疑冢”仍然是一个可打造的不朽话题;临漳县的邺城文化、建安文化,漳河生态园区内的邺城博物馆等都是曹魏文化不可分割的内容。所以,“两县一区”共同联手打造曹魏文化,做好和安阳曹操墓文化旅游圈的对接将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
历史遗迹和文化遗存的挖掘与研究,最能凸显其有形价值的就是旅游。张国胜先生说:旅游的灵魂是文化,文化的存在和发展有它自身的规律,靠专家学者的研究和考证,但文化的确不能受行政区划的分割,这方面的反面例子有很多。因此,曹操墓无论真假,两地都要联合研究、联合开发,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申有顺先生说:众所周知,文化是意识形态中的东西,它并不能以行政区划为界限,更不是行政区划能分隔开、分得清的物质体。古邺大地现在分属河北、河南两省,邯郸、安阳两市,临漳、磁县、安阳三县管辖。因此,在对曹操和曹魏文化研究上尚未形成合力,仍处于分别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各自为战的局面。在曹魏文化产业发展上,仍处于自生、自发、自我经营的状态。曹魏文化不仅包括建安文化、建筑文化、佛教文化、也包括丧葬文化,虽然曹操墓在安阳,但安阳和邯郸是山同脉、水同源、路同径、文同根,唇齿相依、兄弟相连的一家人。加大曹魏文化研究的力度,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实行资源共享、合作双赢是两省两市共同的义务和责任。目前,我们应该打造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就是目前正在建设中的以邺城遗址博物馆、北朝墓群博物馆和金凤台遗址、讲武城遗址等曹魏文化遗存为核心的展示平台。借力曹操墓的发现,将曹魏文化遗存通过与近期在安阳发现的曹操墓实行资源整合,形成合力,打造一条新的曹魏文化旅游线路,“看曹操墓,游三台,品曹魏文化,沐曹魏遗风”,发展我市文化产业,恰逢其时,时不我待。
脚踏实地 做好研究
赵学峰先生说:我们的理念是,炒作不如谋划,清谈不如实干,先搭建平台,再打造品牌,最后寻求最佳社会效应。
邓中堂先生说:当下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我们要在抓好相关各项工作的同时,结合刘心长先生数十年对曹操墓研究的经验积累和理论依据,由市、县政府牵头,协调文物、考古部门,对一些重点区域进行有目的的探寻。
申有顺先生更是用了各种先进的手段详尽介绍了自己对于研究曹操新的历史功绩的三项研究:一、曹操开凿“白沟”是中国大运河肇始地之一;二、曹操营建邺北城,开创了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新纪元;三、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开创了我国文学创作新时代。
邓中堂先生说:搞好宣传工作,“祖国山河无限美,全靠大家一张嘴”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旅游产品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现有景点进行科学的包装,然后,结合各个旅游景区景点的特色,通过制作专题片、宣传册、电视剧、书刊以及在高速公路进出口竖立广告牌,参加各种旅游节进行推介等形式,多侧面、大力度、全方位进行宣传和推介,千方百计将自己的景区和景点宣传出去,借以提高知名度,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王兴先生说:在目前这种形势下,我们不能沉溺于真假之争,如果自己深陷其中,受害的是我们自己。我们最应该做的是,借此事的影响,把邺城做一个整体的打造,把磁县的曹魏景点推出去,与安阳的曹操墓对接在一起。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专家说的好,曹操墓是谁的?是我们大家的,是属于全中国人的,大家都可以研究它,了解它。其实,在历史研究和考古挖掘方面,我市的专家学者与安阳的专家学者一直以来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和良好的合作关系,私人之间也有着深厚的友谊。在座谈会上就有个有趣的现象,申有顺先生是安阳人现在邯郸工作,张子欣先生是临漳人现定居安阳,他们对两地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对两地的文化都有着深刻的了解。所以,他们的观点和认识更加客观实在,申有顺先生最后建议说:我们不能有三种态度:1、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2、酒香不怕巷子深,3、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我们不能妒人有、气人无,而是要应该打破行政区划,眼光放远,心胸放大,平心静气地加大宣传力度,把自己的产品宣传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