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10月21日电(记者陈钢 冯国)曾在西安生活的北京人刘晓娟今年重回这座千年古都后,十分惊讶地说:“人文记忆和绿色梦想在这儿可谓实现了完美融合,西安正越来越像一个文化特色鲜明的园林城市。”
为期178天的西安世园会本月22日就要落下帷幕,已累计接待游客1500多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15万余人,展现了西安“山水之城”的新形象。
西安世园会园区面积418公顷,其中水面占188公顷,凸显了西安建设生态新城的决心。世园会举办期间,人们看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700多种植物,以及各种风情的园艺和雕塑建筑,还欣赏到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19个省市区的文艺演出。
西安市旅游局副局长康立峰说,今年1月至10月初,西安共接待海内外游客5500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8%。世园会开园以来,西安宾馆酒店的订单比去年增加了近4倍,许多星级酒店和快捷酒店常常出现入住率100%,以及周末和节假日“一房难求”的局面。
过去,西安以人文古都特色享誉海内外,如今世园会的园艺盛宴,尤其是众多的鲜花和绿水,已颠覆了西安固有的黄土形象,引发西安旅游业的“井喷”。
西安世园会以“天人长安、创意自然”为主题,呈现的是自然之美,与传统人文景观同放异彩,这恰恰是近年来西安生态环境改善、旅游特色嬗变的缩影,西安旅游的自然生态板块正进入了更多人的视野。
康立峰说,作为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的旅游长期以展示历史、人文景观为主,厚重而沉闷,远离绿色休闲,被称为“白天看庙、晚上睡觉”。
为改变这种“一头沉”的旅游格局,西安市在2004年启动“皇城复兴计划”,严格控制老城区建筑高度,统一建筑风格和色彩,完成城墙及顺城巷连接贯通,形成了老城保护体系。同时,根据保护与开发并重的思路,西安市近年开创了“大水大绿”建设的新局面,让水面、绿色在城市中平面延伸,开创了市民休闲与旅游观光相结合的新路子。
专家认为,旅游格局改变的背后,实际是西安城市环境的根本转变。最近3年,西安空气质量为优良的蓝天数都达到300天以上,而2002年只有175天;西安已建成各种生态水面4.5万亩,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以上,“八水绕长安”的美景逐渐重现;西安森林覆盖已达到44.99%,人均公共绿地超过9平方米。
据悉,两年前西安市确定了“华夏故都,山水之城--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形象推广语,旅游业贴上了“绿色标签”。
根据规划,西安世园会的会址将规划为世园公园和浐灞乐园两个板块。世园公园建成后,将成为延续世园效应、展示西安“山水之城”形象的新景点;浐灞乐园则将引入知名电影主题乐园品牌,改变西安目前“体验参与性项目少、高科技高投入项目少”的旅游市场现状,优化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