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前夕,从河北临漳传来消息,在该地举办的中国邺都文化高峰论坛暨2011中国古都学大会闭幕式上,中国古都学会会长萧正洪宣布,2012年中国古都学大会(年会)将于今年下半年在大理举行,大理地方政府代表、中国古都学会常务理事杨周伟进行了申报陈述,并向学术界和古都城市发出了邀请。同时,此次会议论证并宣布了“大理古都学”学科体系正式建立。
这也预示着,有着500多年建都史的大理,其古都地位和文化影响,将借助该大会的平台向更宽泛的领域传播。此外,作为旅游城市的大理,也在积极探索大理历史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未来怎样让这种结合更为有效,让大理借助“古都”从而在旅游上作出大文章。近日,被媒体称为南诏大理历史文化传承人和“大理古都学之父”的杨周伟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古都资源具有不可复制性和排他性,大理应好好利用这一资源。
此次大理获得2012年中国古都学大会的举办资格,与杨周伟2009年以来为此3年的奔走努力是分不开的。去年12月,他作为大理市政府代表,在河北临漳举行的中国邺都文化高峰论坛暨2011中国古都学大会上进行申报陈述,由他创建的在中国古都学和全国地方学框架下具有鲜明区域民族文化特色的二级学科领域——“大理古都学”理论体系,得到了全国地方学联席会议、中国古都学会等权威机构的肯定和重视,并在此次会议上正式通过论证和宣布“大理古都学”学科体系的建立,这标志着南诏大理历史文化研究和大理州及云南社科理论建设的重大突破。
杨周伟说,这些成绩的取得,与近年来大理各级党委政府大力加大对民族历史文化传承人才的培养和学术理论研究体系的建立和培育,同时加强对当地学者南诏大理都城体系研究和古都文化资源挖掘的有力支持是分不开的。杨周伟说,他期待今年下半年的全国古都学大会(年会)上,大理能成功举办国际南诏大理古都文化发展论坛,借助国内和国际学术权威平台,塑造大理古都国际文化品牌的地位和影响,培育大理古都文化旅游新模式,继而推进大理文化强州、强市战略及滇西中心城市的建设和实施。
大理的古都地位
2010年5月,杨周伟受云南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主办的“云岭大讲坛”之邀,开讲《西南六朝古都大理与南诏大理国》古都专题。此次讲演中,他提出了西安、北京、洛阳、南京、开封、安阳、杭州、郑州、大理并称为“中华九大古都”,其创新观点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杨周伟说,西安、北京等“中国八大古都”是经中国古都学会认证的,但纵观历史长河,无论是从建都史还是从对周边区域的影响力,大理都有其特点和优势,因此,他认为大理应连同前面的八大古都一起,并称为“中华九大古都。”他说,之所以延伸“中国大古都”学术概念,首次提出“中华大古都”的学术观点,是因为,他觉得古都应具备4个必备条件:持续建都时间在200年以上(只含作为正式国都时间);中国历史上的主体王朝或对中华历史进程有直接推动作用和重大影响,以及对后来中国版图的完整有重大贡献的其他王朝都城;有完备的交通网络体系,并产生相当大的规模及影响力;在失去都城地位后,仍然作为当地或一定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持续至今。
据他研究考证,大理从公元738年南诏王朝建都起,到公元1254年大理国灭亡,先后作为南诏、大长和、大天兴、大义宁、大理、大中国六个王朝政权共长达516年的都城,其中间没有出现断代,其总的建都时间仅排在洛阳、西安、北京之后居中国第四位,在持续建都时间方面居第一位。在此期间,大理虽偏居西南一隅,但它对中原地区的影响是巨大的,比如在习俗、文化上,一些大理本土的舞蹈、音乐、艺术对中原产生了重大影响,像 “菩萨蛮”等词牌名就是从大理传到中原的,在经贸上,经由西南丝绸之路所在的南诏、大理国这个中转站,把印度、西亚的贸易物资和文化传入到中原地区。此外,8—13世纪上半叶,在大理建都的六个政权是当时东南亚最大的王朝体系。通过与同时代东南亚较大王国和政权骠国、蒲甘、真腊、高棉、交趾(李朝)、占婆、夏连特拉王朝、三佛齐(室利佛逝)都城相比,无论是建都时间、城市规模、人口、经济、文化,还是国际影响力都无法与大理媲美。这些都证明了大理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文化深度和最具影响力的古都之一。
2010年6月、9月,他先后受邀参加第十三届世界易经大会、2010中国古都学大会,因提出“大理古都学五大学术观点”及“中华大古都”、“东南亚大古都”等观点论证,破格选为中国古都学会常务理事。
为大理历史著书立说
80后的杨周伟,出身于洱海之畔,9岁起就涉足本地区地方民族史,16岁时完成家族史,去年9月,他历时13年的研究、集学术研究与通俗现实于一体的区域民族史学著作——《朝圣魂归——南诏大理国》一书出版,通俗易懂、全球视野是该书的特点,书中围绕南诏、大理国500多年的辉煌历史与璀璨文化,进行了生动阐述。
杨周伟说,对于历史马虎不得,因此前期他花了6年时间收集资料,用4年完成初稿,撰写该书他共修改了12次。在此书中,他提出了四大全新论述,一是南诏是9世纪下半叶的世界第4强国,他认为,在公元850年到公元899年这50年间,南诏的综合国力在9世纪下半叶是仅次于阿拉伯帝国、唐帝国、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世界第4强国;其二,大理是“中华第九大古都”,也是“西南六朝古都”和“中国建都时间第四长的古都”,时长516年,仅次于洛阳、西安和北京;其三,在1000多年前的南诏鼎盛时期,南诏已经通过它的海洋战略连通了“海上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连接了南亚-中国-东南亚这一国际大通道,通过云南直接打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出海口;其四,南诏、大理的六个王朝是多元一体的多民族王朝,并提出“山地-坝区民族”这一概念。书中,杨周伟还用一个章节,对大理段氏与《天龙八部》中存在的各种关联进行了阐述。
著名学者、台北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李霖灿曾预言:“南诏大理之学,他日必将继敦煌学之后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杨周伟说,他对史学的研究旨在以传承为目的,对原乡进行追踪溯源。
环洱海文化旅游圈
杨周伟说,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大理在纵向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一些方面也被其他一些州市所赶超。面对千年的历史厚重和绝版的人文自然景观,在“丽江模式”成为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的世界典范,楚雄“彝文化旅游产业”模式异军突起,保山、腾冲、瑞丽成为国家桥头堡建设的前沿阵地和“中国-南亚旅游圈”建设的重要基地的今天,大理却显得被动和边缘化。他认为,只有真正认识到大理在省内、国内甚至国际上能凸显的资源和优势究竟是什么,才能真正做到把脉大理、定位大理、策划大理、发展大理、创新大理。“具有多元一体、唯一和不可复制性的大理古都人文与自然生态系统,就是这一拥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资源。”杨周伟说,每一个古都优势都是具有排他性的,而大理古都,是集“风花雪月”“妙香佛国”“文献名邦”“自在、宜居”“东方瑞士”“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等名片为一体的整体性、独特性、复合性的战略品牌。
在塑造旅游品牌方面,杨周伟提出了“大理古都环洱海文化旅游圈”的思路。他说,大理古都环洱海文化旅游圈,是以大理古都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品牌影响力为根基,形成辐射中国西南及大湄公河次区域的高端养生圣地和旅游目的地。
杨周伟说,大理古都环洱海文化旅游圈在地理范围内分为内核心区(主要指大理市)、外核心区(大理州大部)、次区域(覆盖近60万平方公里的横断山脉地区及中南半岛、印度次大陆等部分地区)。在内核心区域内,应培育和连接洱海东西两岸的中丞古街、关邑、凤阳邑古道等原生态民族文化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村、古街、古镇,构建大理古都环洱海民俗文化生态村镇集群,打造和形成村镇旅游与大理古都品牌结合的创新模式。外核心区域在6+1城市群建设的基础上外加云龙、剑川、鹤庆、永平、南涧五县,以古都文化区域的各自特点,来互动定位和发展。
(杨周伟(右)与中国古都学会会长萧正洪先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