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资料推荐
热门资料
 
阅读内容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吴勇军在中国古都学会会长(扩大)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

[日期:2016-06-15 来源: 作者: ]

在中国古都学会会长(扩大)会议开幕式上的

致  辞

院长  吴勇军

(2016年6月11日上午)

尊敬萧会长、王市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十分荣幸地迎来了中国古都学会会长(扩大)会议在三门峡市隆重召开。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古都学会的理事单位——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的全体师生,向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我院是于1999年成立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前身是始建于1946年的豫西师范学校,是省内同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长、获得高职教育办学资格最早的高职院校之一。目前,学院拥有14个教学院部,54个专业,各类在校生22000余人。

长期以来,学院在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和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坚持“立足三门峡,面向金三角,服务大中原”的办学定位,以服务为宗旨,以改革为动力,以开放为条件,不断强化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的功能,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实力不断加强,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办学水平显著提高,向社会输送了大批高端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特别是近年来,学院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和三门峡市“54321”战略,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水平,从而跨入河南省骨干高职院校行列,被河南省政府表彰为职教攻坚先进单位,2015年,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和河南科技大学合作,依托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了河南科技大学应用工程学院,开启了兴办普通本科教育的新篇章。

作为三门峡市唯一的高等教育机构,学院有责任和义务为地区文化的研究交流和传播尽全身之力。我们努力通过《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这个窗口,提升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促进当地历史文化的繁荣,进而辐射金三角,影响大中原。三门峡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根植于三门峡文化沃土之上,主动承担起展示历史、展望未来的重任,《学报》选择了以虢国文化及崤函文化为中心的古都名城研究作为学科建设与服务社会的突破口之一,2002年创刊之时,就相继开设了“崤函文化”及“地域文化”等研究栏目,率全国众多学报之先于2006年开设《古都名城研究》栏目,以推进古都名城研究为宗旨,专门刊发古都名城研究和古都名城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学术论文,延续至今已历十个年头,连续出刊40余期,刊发文章170余篇,推出了一批在古都名城研究领域内的高质量、高品位、高水平的学术文章,成为我国古都名城研究成果较有影响的学术交流平台和园地之一,2014年成功入选“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

学院努力加强在历史文化学科专业方向的凝练和建设,相继成立了“崤函文化与黄河文明研究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和“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域文化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机构,拥有众多高级职称及高学历的研究人员。近年来,这些研究人员围绕“崤函文化”“虢国文化”及“仰韶文化”展开的古都名城研究,已逐渐成为学院研究特色和专长,相机编纂了《崤函古道研究》《三门峡地区考古集成》(上、下册)《三门峡地区崤函文化研究》及《虢史与虢文化研究》等4部大型学术文献集,2015年12月,学院从学报特色栏目《古都名城研究》创刊10年来所刊论文中,精选其中的100篇代表性论文编成《多维视角下的古都名城研究》一书,努力为保护和发展古都名城城市遗产,促进古都名城在新时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我们自己微薄的贡献。

长期以来,各位领导和专家对《古都名城研究》栏目的发展给予了大力的关心、指导和支持。此次中国古都学会会长(扩大)会议在三门峡市召开,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希望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多提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学院更好的发展。学院也将以此次会议的召开为契机,虚心向来自全国的大家们学习,进一步加大古都名城方面的研究,做好文化传承工作。我们希望通过此次会议的交流平台,进一步加强与各位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三门峡古都名城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最后,预祝中国古都学会会长(扩大)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祝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