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刘庆柱教授,应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邀请,在我校雁塔校区崇鋈楼学思堂做题为《国家认同的考古学解读——以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发现为例》的学术讲座,讲座由西北研究院副院长王社教教授主持。刘庆柱教授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等。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德国考古研究院外籍院士。
刘庆柱教授的讲座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在前言部分论述了都城的属性,认为都城是我国古代的政治统治中心、军事指挥中心、经济管理中心、文化礼仪活动中心,是国家的“缩影”。同时提出我国历代王朝的统治者不止来自内地族群,还来自“诸夏”与“四夷”,他们都把都城建设作为重大国家工程。从考古发现来看,我国历史上的都城从空间选址、形制规划等多方面的“一致性”,集中体现了来自不同族属的历代王朝统治集团的国家认同。其次,对文明、国家和都城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刘教授认为“文明”与“国家”二者为同义语。“文明”形成的“三要素”是城市、文字与金属器。都城的核心属性是国家的政治性。国家属性的物化载体是“都城”。最后,对“中”的概念进行解析,主要从五个方面探讨,分别是“中国”的“中”的哲学理念;由“中”、“中国”至“中华”;“中”的“国家建筑”体现:都城、宫城与大朝正殿及“左祖右社”;不同族群对“中”的“国家文化认同”以及中国历史上的“中”之变化:以都城为中心。在讲述不同族群对“中”的“国家文化认同”以及中国历史上的“中”之变化时,以历史时期王朝都城为例,深入浅出。
讲座结束后,同学与老师对本次讲座的内容进行了提问,与刘庆柱教授进行互动交流。其中一位同学就如何处理民族之间关系问题向刘庆柱教授提问,刘教授针对这位同学的提问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回答。西北研究院李令福教授就都城建设与法天思想的关系问题向刘教授进行提问,刘教授认为法天思想为后人过度解释以及附会所造成。讲座的最后,王社教教授就本次讲座的内容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