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
中国史学会、光明日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中国古都学会、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主办
敦煌研究院、四川省历史学会、成都博物馆、四川省对外文化交流中心、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承办
2017年4月8日上午
开幕式
主持人: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王建朗研究员
1. 四川社科院党委书记李后强教授致辞
2. 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刘伟致辞
3.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社科院外国考古研究中心主任王巍致辞
4. 四川省领导讲话
主旨演讲
主持人:中国古都学会会长、陕西师范大学原副校长萧正洪教授
1. 张海鹏(中国史学会原副会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
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提供历史根据
2. 王子今(中国秦汉史研究顾问、中国人大国学院教授、中国岩画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国史学科评议组成员):
汉代河西的蜀地织品——以“广汉八稯布”为标本的丝绸之路史考察
3. 宗性大师(中国佛教协会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佛学院常务副院长兼教务长):
早期巴蜀佛教与丝绸之路
4. 谭继和(四川社科院研究员、四川历史学会会长):
古蜀文明与天府丝绸的起源
5. 霍巍(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四川大学博物馆馆长、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所长):
一带一路视野下的成都与“高原丝路”
6. 施万通(瑞典安全与发展政策研究所所长):
连接世界屋脊
7. 许杰(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
丝路研究的新视野:读“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有感
下午分论坛讨论
第一分论坛四川与丝绸之路
召集人:宁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何一民(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所长)
1. 李后强(四川社科院党委书记):中国丝绸从天府之国出发走向世界
2. 阿来(四川作协):烛见文明更深处
3. 陈世松(四川社科院):蒙元四川与丝绸之路
4. 狄伯杰(印度尼赫鲁大学中国与东南亚研究中心):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性、利益共享冲突与反应
5. 彭邦本(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成都、蜀道与“一带一路”关系初论
6. 薛克翘(中国社科院):天府之国与中印古代文化交流
7. 宁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汉魏画像砖石里的《采桑图》与丝绸之路的早期形态
8. 王炳华(中国人大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从新疆考古觅丝路文化精神
9. 刘弘(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邓海春(凉山彝族自治州奴隶社会博物馆):南丝路释疑—南丝路上山地民族的野外生存能力与南丝路的畅通
10. 黎芳花(越南国家社会科学院东南亚所):越南与海上丝绸之路
11. 祁和晖(西南民族大学):开辟丝绸之路的两位“华阳国”奇男子——蜀郡司马相如与汉中郡张骞史略
12. 陈佳楣(四川画报社):汉风披被,丝路新语——南方丝绸之路四川雅安段田野调查
13. 叶茂林(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丝绸之路河南段的史前文化遗存
14. 何一民(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古代成都与丝绸之路
15. 塔帕(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系):一带一路:南亚安全动态布局
16. 张柏春、陈巍(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成都老官山汉墓提花机在机械史上的地位
17. 罗群(中国丝绸博物馆):奇技精巧:老官山汉墓织机探究
18.普里姆(尼泊尔学者有加德满都大学冲突管理研究所):一带一路:南亚地区的机遇与挑战
19. 陈玮(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唐五代成都外来文明研究
20. 黄达远(陕西师范大学中亚研究中心):整体性视角:丝绸之路的区域关联性与当代启示
21. 袁鑫(天津外国语大学):“一带一路”战略下巴蜀文化的国际拓展
22. 张春嘉(四川社科院):有关“丝绸之路”的两个问题
第二分论坛经济、商贸、交通与丝绸之路
召集人:孙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彭邦本(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1. 西瓦格(斯里兰卡政策研究所):不断变化的全球秩序大背景下的中国丝绸之路
2. 黄俊棚(四川社科院历史研究所)、龚伟(上海大学历史系):论南方丝绸之路与茶马古道关系——以“邛人故地”为中心
3. 任振宇(四川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天府之国商业贸易与丝绸之路
4. 邹一清(四川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南方丝绸之路对外贸易的研究及展望
5. 喇明英、徐学书(四川社科院民族与宗教研究所):“岷山道”在丝绸之路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当代价值探讨
6. 卡德嘉(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系):一带一路与尼泊尔
7. 赵晓东、魏敏(南方丝绸之路研究中心):沱江道夜郎道牂牁道枸酱道及西南出海——南方丝绸之路东线前期考察综述
8. 林开强(四川社科院民族与宗教研究所):略论古代蜀地丝织匠人的流传迁徙活动在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丝织技术传播
9. 钟周铭(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南方丝绸之路:古蜀对外交流的重要通道——以安阳王南迁为例
10. 阮辉煌(越南国家社会科学院东南亚所):东盟与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11. 塔拉、李艳阳(内蒙古博物院):从草原丝绸之路到草原茶马古道、万里茶道的历史变迁——兼谈茶文化的传播在北方交通贸易中的重大影响
12. 陈氏玉娟(越南河内外贸大学经济与国际商务学院)阮氏芳(越南河内外贸大学中文系):中国对越南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情况及相关提议
13. 戴永红(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缅甸研究中心主任):四川构建国家“一带一路”南向开放合作的产业支撑借“滇”出境、经“桂”入海、双“产”输出
14. 杨柳(四川社科院金融财贸所):“一带一路”下打造“国家名片”的优势与思路
15. 刘立云(陕西社科院):道与路:明清时期甘陕川藏商道对丝绸之路的贡献研究
第三分论坛文化、艺术、宗教与丝绸之路
召集人:王仁湘(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蓝勇(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
1. 侯水平(四川社科院):从唐诗看蜀与海上丝绸之路
2. 谢桃坊(四川社科院):花蕊夫人宫词与西域文明
3. 黄维敏(四川社科院文学艺术研究所)、王淼(成都大学):文明早期蜀地与南亚交通路线新探——基于“面具舞”的文化地理考察
4. 蹇莉(四川社科院新闻传播研究所):文物展陈与丝绸之路
5. 唐林(四川社科院艺术研究中心):蜀锦与丝绸之路
6. 幸晓峰(四川社科院):“古道文化”与汉唐时期西域文化和佛教文化的北进南传
7. 周小林:蜀葵与丝绸之路——天府之国贡献给世界最珍贵的礼物
8. 王仁湘(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美酒金樽:引领汉晋风尚的蜀郡成都造
9. 萨米达·马那瓦社(斯里兰卡马洛图瓦大学):具有历史意义的海上交通及其对佛教在斯里兰卡传播的影响
10. 柳长华(中国中医科学院):成都天回西汉医简与齐鲁扁仓医学
11. 韩东(四川政协):“蒙顶”出国门,“丝路”茶飘香
12. 杜莉(四川旅游学院):丝绸之路上域外食材传入及对川菜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13. 王晨(苏州丝绸博物馆):丝绸之路上的唐代织锦研究
14. 苏宁(四川社科院文学所):唐诗中的丝绸之路与天府之国
15. 邓聪(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东亚龙牙璋源流剖析
16. 谭继和(四川社科院)、刘平中(四川社科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天府之国丝绸的起源与发展
17. 朱扬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东方部):托马斯·阿罗姆版画中的广州臆想
18. 柳杨(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消失的尊神:色伽兰镜头里的绵阳西山道教造像
19. 魏学峰(四川博物院):论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的时代意义
20. 鲍志成(浙江文化艺术研究院):“参宿”及“三星崇拜”探赜
21. 蓝勇(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西游记》中的南北丝路文化原型——兼论中国传统历史叙事、文学叙事与景观附会
22. 李永翘(四川社科院):论张大千对敦煌艺术与中国文化的伟大贡献
23. 胡文和(四川社科院):从图像学角度探讨巴蜀早期佛教遗迹源流与传入路线
闭幕式
主持人:四川社科院院长侯水平研究员
第一分论坛总结宁强
第二分论坛总结彭邦本
第三分论坛总结王仁湘
大会总结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