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资料推荐
热门资料
 
阅读内容

河北邺都新城:文化产业富民兴县

[日期:2011-12-15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 ]

   12月6日至8日,中国·临漳邺都文化高峰论坛暨2011年中国古都学会年会在临漳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及相关领导等200余人参会。

    峰会期间,中国古都学会、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北省省市县的专家、学者就邺都的地位、建筑、文化、开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实地参观考察了邺城铜雀三台遗址、邺城博物馆,并在邺城铜雀三台遗址举行了中国古都学会命名的“临漳——三国故地六朝古都”、“邺城——中国古代都城建设之典范”揭碑仪式。古老的邺城文化正在临漳大地散发出勃勃生机。

    灿烂辉煌的邺城文化造就独具魅力的六朝古都

    临漳,史称邺。春秋时期齐桓公始筑邺城,西晋时,为避愍帝司马邺的名讳,又因濒临漳河而更名临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邺城曾在战国魏文侯时期做过魏国的陪都,之后,先后做过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个朝代的都城,做都时间长近400年。辉煌的历史铸就了邺城灿烂的文化。

    ——中国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春秋时期齐桓公始筑邺城,临漳便确立了它的中心地位。特别是魏文侯时期,贤臣西门豹担任邺令,使邺城变成了一个政治清明、物阜民丰的边陲重镇。由于西门豹在邺城施行“藏粮于民”、“寓兵于民”的施政方针,邺城不仅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成了一个军事重镇,是与赵国抗衡的“桥头堡”,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之后,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公元前225年—公元204年),邺城一直做为州、郡两级行政机构的治所,是中国北方的重镇。东汉末年(公元204年),魏武帝曹操占据邺城,开始对城区进行整体规划和改建,并以城墙为基修建了铜雀、金凤和冰井台。他在台上商议政事、讲武习文、休闲娱乐,使邺城成为名符其实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曹魏之后,又先后有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五个朝代在邺城建都,为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长达4个世纪之久。

    ——建安文学的发祥地。三国时期的曹操,广揽天下人才,不仅使一大批有治国用兵方略的人才投奔其帐下,而且还有不少饱学之士,也逐渐从全国各地汇集到曹操的大本营邺城。随着曹操统一北方战争的向北扩展,邺城就成了可靠的大后方,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邺下文人们的文学创作活动也日益兴起,逐步形成了一个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王璨、陈琳、阮瑨、刘桢、徐干、应玚、孔融)为代表的颇有影响的邺下文人集团——建安文人集团。在曹操父子积极倡导和身体力行下,这个文人集团在创作风格上一改两汉“词赋竞爽,而吟咏糜闻”的颓废之风,形成了一种“清峻、通脱、简约”,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新的创作风格,史称“建安风骨”。这种风格对当代及后世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临漳也因此成为了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建安文学的发祥地。

    ——民族融合的交汇点。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处于一个大分裂、大动荡、大改组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形成的重要阶段。随着汉族政权的分崩离析,更迭频繁,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开始入主中原,逐步形成了一个少数民族和汉族人民长期杂居、相互学习、相互融合的民族大融合时期。十六国时期,入主中原地区的羯、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相继在邺城建立了后赵、前燕割据政权;北朝时期的鲜卑族政权东魏、北齐也相继在邺城建都。随着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人民长期的杂居和共同生活,经过将近三百年的时间,这些少数民族逐步融入汉族。邺城成为了民族大融合的交汇点。

    ——佛教文化传播的巅峰期。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在邺城曾一度盛行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后赵时期的皇帝石勒信奉佛教,并大兴佛教,使佛教活动开始在中原地区迅速兴起,国都邺城更是兴盛无比。在社会大环境下,京都邺城信奉佛事的人越来越多,许多寺庙应运而起。人们以信佛为荣,纷纷出家为僧。继后赵王朝灭亡后,北齐的皇帝高洋、高纬又大兴佛教,把佛教活动再次推向了顶峰。邺城做为国都,成为了全国佛教传播活动的中心,使佛事活动进入了一个巅峰时期。据史料载,当时在全国寺庙有三万所,僧尼近二百万人,而仅在国都邺城,寺庙就有四千所,僧尼近八万人。较之后赵佛教初兴时期的全国僧尼近万人翻了200倍,约占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较之前全国寺庙893所,翻了30多倍,其发展和传播面之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引领科技发展的前沿阵地。作为六朝都城,邺城在长达三百多年的时间内,在引领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方面也走在了前列。

    西门豹凿渠——中国水利史上的开山之作。西门豹担任邺令期间,一是投巫漳河,破除了“河伯娶妇”的陋习。二是治理漳河水患,在漳河上修造了十二条大渠,史称“西门豹渠”。据史料记载,西门豹渠比都江堰早180多年。西门豹主持开凿的引漳溉邺水利工程,是我国最早的多首制灌溉工程,对后世水利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曹操修邺城——中国都城建筑史上的光辉典范。曹操占据邺城之后,开创的“中轴对称、分区明显、呈棋盘格状”城建格局,对隋唐的长安城、洛阳城,明、清的北京城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影响还远及海外,日本的奈良京都平城京等都市也引进了邺城的建筑模式,邺城被称为中国都城建筑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2010年,邺城遗址已作为河北省的文化代表出展上海世博会。

    贮藏史首创——曹操修建的冰井台利用冰块贮藏燃料(石炭)、粮食、食盐等物资也是中国贮藏史上的首创。后赵时期的舂车、司里车和机械人被誉为中国机械制造史上的奇迹。曹魏时期,邺城的医药技术也很发达,当时神医华佗发明了名为“麻沸散”的“麻醉药”,用于他开创的外科手术,这在我国医药史上也是一种独创。北齐未年,邺宫妃子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根火柴,比欧州早1000多年。因此,邺城成为引领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阵地。

    鬼谷文化之乡——临漳还是创建中国“第一所军校”的纵横家、军事家鬼谷子王禅的出生地。鬼谷授徒,艺传孙膑、庞涓、苏秦、张仪、毛遂的故事,在临漳妇孺皆知。在临漳县香菜营乡谷子村、盐食村有鬼谷子祠堂及鬼谷子诞生地纪念馆,每年都吸引大批中外游客前来观赏。2010年5月中旬,“中国鬼谷子文化高峰论坛”在临漳召开,中国鬼谷子研究会及台湾鬼谷子研究会等百余名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聚首临漳,临漳被命名为“中国鬼谷子文化之乡”。

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打造民富县兴的邺都新城

    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朝阳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点发展的战略支柱产业。临漳作为“三国故地、六朝故都”,在文化旅游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此,该县高举建设“文化强县”的旗帜,加大文化产业投入,丰富文化文艺创作,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临漳文化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近年来,该县在加大邺城遗址保护的同时,不断加大文化旅游开发力度。尤其是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坚持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全县的重点工程,按照“文物有效保护与文化开发利用相结合,立足长远规划与实践近期目标相结合,开发有形资源与深挖文化内涵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强力推进,致力打造具有古邺文化特色的“邺都新城”,为这片古老的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

    高标准编制《邺城遗址保护规划》。为了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旅游“邺都新城”,该县从2003年开始委托中国文物研究所、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着手编纂《邺城遗址保护规划》。经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历时六年之久,终于经国家文物局和省政府批复同意、市政府公布实施,成为全省第二、全市第一部遗址保护规划。该规划的公布实施,为邺城遗址的保护、利用和管理规划了科学的宏伟蓝图,为临漳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法律保障。

    深入挖掘邺城文化内涵。该县成立古邺文化研究会和鬼谷文化研究会,编辑出版《邺都春秋》、《建安文学》等书籍。启动30集电视剧《邺令西门豹》和20集电视剧《鬼谷子传奇》等剧目的创作拍摄工作。制作《话说临漳》大型专题片,并于12月6日至8日举办了邺都文化高峰论坛,通过学术讨论和交流,对邺城历史文化进行系统收集、整理和宣传,进一步提高邺城遗址的知名度。

    全力建设文化邺都。该县着力将文化融入城建。在邺令公园塑造西门豹铜像,建设以漳水清波、铜雀飞云等临漳古八景为内容的文化墙,在西南新区文化生态公园建设了以曹操、曹丕、曹植三大历史人物为主题的“三曹园”,以“临漳古八景”为主题的“八景园”等五大文化园区,通过旅游景点彰显古邺优秀历史文化。此外,该县还本着“小中见大,彰显特色”的原则,在建安路、人民路等主要街道两侧的绿化带、小游园、小片林和居民小区,合理设置文化石,建设城市雕塑,浓厚城市文化氛围,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改善既有景点基础设施及周边环境。投资300万元对三台本体进行加固,投资160万元整修三台文物展室,制作展示沙盘,建设三台文化广场及曹操塑像,建设仿古一条街,增强三台景点可视性;投资1100万元翻修马义线,并对章里集平汉战役纪念馆和大营村铁佛寺等景点进行改造,进一步改善旅游环境。同时,规划和启动邺北城遗址内影响遗址本体的重点村搬迁工作,沿旅游道路两侧,结合新农村建设、遗址风貌等集中规划仿汉仿古新民居、新农村,为发展新农家、新农村游奠定基础。

    着力实施五大新景点建设。抢抓新农村建设、漳河生态科技园区建设和国家实施大遗址保护工程的良机,着力实施五大景点建设工程。

    ——邺城博物馆建设工程。该工程总投资4100万元,占地65亩,主体建筑面积5228平方米,东西长66米,南北宽50米,相当于邺北城面积的千分之一,主要用于收藏和展示邺城出土的近千件珍贵文物,宣传邺城历史文化。目前,邺城遗址博物馆工程已竣工,正在进行陈布展,预计明年春开馆。

    ——国家AAA级三台遗址公园建设工程。该工程总投1639万元,占地230亩。届时,“金凤、铜雀、冰井”三台将重现昔日光彩,游人可登台“凭悼西陵墓田”,遥观“汉魏曹操墓园”。目前,铜雀三台遗址公园和邺令公园两家景区已被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填补了该县没有A级旅游景区的空白。

    ——鬼谷子文化景区建设工程。该项目投资2000万元,规划面积106亩,计划建设祠堂、战国军校馆、鬼谷文化展馆、先秦文化展馆、多功能室、文化演艺广场等。届时,游人可在此处游鬼谷先生故居、赏纵横捭阖文化。

    ——西门豹纪念馆建设工程。该工程总投资600万元,位于邺城遗址博物馆西侧,主要包括西门豹祠堂、铜像、声光图像馆、邺令馆等项目。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该项目投资10亿元,占地4平方公里,整合“三台遗址公园”、“邺城遗址博物馆景区”、“民俗文化体验村”、“西门豹纪念馆”、邺都文化创意园等文化旅游资源,向游人再现古邺风貌,让游人领略古邺风情,体会1800年前的“大都市”的风采。

    该县还与邯郸市漳河生态科技园区建立了工作联络机制。已围绕邺城遗址保护利用和旅游开发等工作,达成了合作意向。紧临古邺城遗址的漳河园区项目是以邺城遗址、铜雀三台、北朝墓群为载体,以“三城一港”为定位的总体开发项目。该项目依托漳河水系、树木林网、基础湿地等原始生态资源,发展生态观光城、文化旅游城、高新科技城和中国北方都市休闲度假港,这一项目将成为推助临漳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新亮点!目前,一条连接漳河生态科技园区——三台遗址公园——西门豹纪念馆——邺城遗址博物馆——鬼谷故里——曹操拴马桩——曹操墓田的旅游线路已经划定,成为临漳独具特色的旅游观光热线!

    光明喜人的发展前景力推古邺文化再唱新歌

    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要求,该县着力推进文化资源大县向文化产业大县跨越。为此,该县在制定文化强县目标时,提出:到2015年,旅游业总收入突破5.8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县GDP比重提高到5%以上,基本实现由文化资源大县向文化产业大县的跨越。

    科学规划邺城文化游远景目标。以邺城遗址保护和旅游开发为主的文化旅游产业,是临漳县委、县政府确立的“十二五”期间的兴县富民的七大大特色产业之一。该县将用十年时间,使邺城遗址保护和旅游开发工作努力实现两个目标,一是遗址保护目标,一是文化发展目标。

    ——遗址保护目标,就是立足建设占地20平方公里的国家级遗址公园,国家级遗址工程示范区,制订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目标,基本思路就是把邺城遗址建成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古代都城研究基地;建成区域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遗址保护区;纳入邯郸(赵文化)——磁县(北朝墓群)——峰峰(响堂山石窟文化)——临漳(邺城遗址)——安阳(殷墟文化)这个大的区域性人类文化遗址展示圈。

    ——文化发展目标,就是立足建成国家级高端文化旅游景区,基本设想是:完成“一城”、“三苑”、“两馆”、“两祠”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即依托“总规”的实施,建成邺城遗址“保护区”,同时建设“铜雀三台苑,倪辛庄宫殿苑,朱明门遗址苑”,形成三个核心精品保护区,在此基础上,完成“邺城博物馆和建安文学馆”两馆建设,建设“西门豹祠”、“鬼谷子祠”两个规模祠堂。

    两个基本目标实现后,邺城遗址将南连安阳,北接邯郸,成为殷墟文化旅游的延伸区,成为安阳、邯郸文化旅游市场的对接点,成为三国曹魏文化的中心区。从而同赵王城遗址、永年广府古城一起成为四省交界区域文化中心的重要支撑,并逐步形成四条旅游精品线路,即涿州—邺城—亳州—许昌—长板坡三国文化环线;邺城—北朝墓群—响堂山石窟曹魏及南北朝文化旅游线;河南淇县云梦山—临漳谷子、盐食鬼谷故里鬼谷文化线路;安阳殷墟—邺城—赵王城—广府城古城市遗址文化旅游线路。同时,该县还将在县内以邺城三台遗址文化旅游为重点,整合其它旅游资源,使“游邺城、赏桃花、瞻鬼谷故里、走红色之路、食十大名吃”有机结合起来,精心包装成集人文游、生态游、红色游、休闲游为一体的旅游精品线路,形成“邺城一日游”或“两日游”。从而进一步做大做优全县文化旅游文章,让“三国故地,六朝古都”真正焕发出新的更加绚丽的光彩。(中国经济网记者雷汉发、通讯员杨柳风 李海波)

阅读: